
我相信很多人在學吉他的過程都有經歷過看著"彈指之間", 癡癡地練習節奏刷法的過程,
記得以前高中學長在教刷法的時候,就是照著他們的"節奏感"
唱出刷法的上上上下下去揣摩..........但是回想起來,當初這些學長還真是害人不淺!!!!
有些天生所謂"節奏感"好(我其實稱之為律動感)的人很快就練習起來,而像我這種"拍癡"
卻常讓學長氣到不想教我..........甚至之後遇到了一些 吉他 老師,在教ㄧ些節奏的時候,
也都是用唱的或用彈的教我自己"感覺", 想當初真是挫折到不行.....
其實天生律動感好的人並不多,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人就學不會節奏跟律動這檔事,
而是有很多"天份好"的老師都習慣把自己對節奏的"天份"理所當然地套在學生頭上.
相對地,"天份好"的學生就對你有感覺.天資普通的學生就往往感覺不到你.........
而這些普通學生也就很自然地對節奏產生恐懼... 我所謂 "把自己對節奏的"天份"
理所當然地套在學生上"的意思其實是有些老師忽略了"節拍"(tempo)與
"節奏"(rhythm)的重要性,而要讓學生直接受"律動"(grooving)............
我把所謂我們所要學習的節奏分成三個主要部份
1.節拍(tempo)
2.節奏(rhythm)
3.律動(grooving)
像蓋房子一樣, 1.節拍(tempo)=地基 2.節奏(rhythm)=房子結構
3.律動(grooving)=房子的整體感(finish). 所以我會讓學生在學習節奏的過程
當中按部就班地搞定各個部份, 只要按照這樣的過程學習,其實是不會有所謂的"拍癡"!!!
接下來 我們看一下 所謂節拍(tempo)的這個部份:
1. TEMPO 節拍其實就是拍子,要先學會數拍子,再來是踩拍子,最後是聽拍子.看起來不難,
可是第一次練習"節拍"的學生總是會氣自己氣個半死, 有些人學不會拍子往往是因為
對於"律動"沒有感覺,他們聽音樂時聽不出拍點在哪裡,打拍子時容易忽快忽慢......
重點就在於他們都是靠"印象"來學習節拍,而要學習好節拍就必須要先把拍子
"具象化"甚至"數值化"!!! 在學習拍子之前,在腦袋裡要先搞清楚拍子的邏輯,
也就是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把拍子具象化,以下我就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方式跟經驗.
首先,我會給拍子一個實體長度,我會把基本拍當作 8分之1音符(♪)
而我認為最好的基本長度就是60(單位是什麼不是很重要 只要自己暸即可)
所以下面對於拍子具象化的方式 大家參考一下
=60
=120
在腦中先了解4分以及8分的邏輯後,我們就可以試著來用腳打拍子.
一般國人打拍子的習慣都是用只打正拍(down beat)而忽略了反拍(up beat),
其實這就是拍子不穩的原因了......在很多黑人音樂當中,例如雷鬼,放克,節奏藍調等等......
都是很著重反拍的,這也就是為何往往黑人的律動感很好的原因......
所以千萬不能忽略了反拍(up beat) 如何把具象的拍子 帶入我們的身體裡面
這就是我現在要說的重點.......當我們在彈吉他時,我們只剩下雙腳可以使用,
所以踩拍是很重要的...... so, let's start !
1.打開節拍器,把速度調到40左右,再來把Beat(節奏型態)調到8分音符模式
2.你會聽到(滴)答(滴)答 (滴)答的聲音, "滴"的那聲就是"重拍"也就是正拍的點(downbeat),而"答"的那聲就是"反拍"(up beat)的點.......
3.試著讓腳往"下"踩到地上的那個點剛好對到節拍器的"滴" (可以穿上拖鞋 盡量讓腳踩的大聲點)
4.再來試著假想一個腳上來的頂點,讓節拍器的"答"剛好對到你腳上來的點
5.所以你必須要把踩腳分成兩個動作,一個是往下踩的動作,另一個則是往上頂的動作,請把速度調的越慢越好,分別把這兩個動作練到習慣....
6.慢慢調整速度,請至少把速度練習到100
記住!!! 腳的上下分別都是八分音符,下腳的速度要跟上來的速度一致,所以 "上" + "下"
= 60(8分音符)+60(8分音符) = 120 (4分音符) 如果上下的速度不一致,就算對到正拍也沒有意
義,因為這就叫做"拍子不穩",過了8個小節後你會發現你的正拍會漸行漸遠.......請務必做到
60+60=120 如果你發現你的總和是70+50=120或是65+55=120 等等的狀況,請務必用節拍器把你的拍
子調整回來.......切記切記!!!!
當你可以很習慣踩正反拍之後,你會發現你對於反拍的感覺變敏銳了!!!!!! 拍子的速度也會穩定的多,這也
會增加你以後學習新的節奏型態的速度以及對於識譜的概念......... good luck!!!!!